近些年來,各種氧化鋅新品種的涌現,如:活性氧化鋅、納米氧化鋅、有機鋅等等,但隨品種的增多,市場也常出現假冒產品,某些生產廠商為了價格競爭和利潤,銷售一些摻假氧化鋅,而且手段也越來越隱蔽,不僅目視外觀無法辨別,即使有化驗手段的橡膠企業也很頭疼,因這類假貨按國標試驗方法分析氧化鋅純度時,檢測結果也常能"順利"通過,企業應用了這類不合格的氧化鋅常造成硫化膠欠硫不熟、不僅使橡膠產品性能及質量下降,還會造成噴霜,有的淺色制品發生變顏色,常找不到原因,使技術人員十分煩惱,也給企業帶來經濟和信譽方面的損失。
氧化鋅是橡膠重要活化劑,還兼作含鹵素橡膠(CR、XIIR)的交聯劑、著色劑等。如今,只要提起氧化鋅質量問題,人們都感到困惑,甚至懷疑國標檢測試驗方法評價氧化鋅純度的可靠性。這里要指出的是:為什么要檢測氧化鋅純度?純度對橡膠有何影響?當氧化鋅含有一定量雜質時,如:鐵、鉛、銅會使橡膠制品變色,含鎘能阻止氧化鋅對某些促進劑的活化作用,含銅和錳會損壞橡膠制品的老化性能,特別是氧化鋅純度不夠,還對橡膠硫化程度有影響,所以,檢測氧化鋅純度是很有意義的分析項目。長期以來,主要產品有間接法或直接法氧化鋅等。
為什么國家標準試驗方法不能識別真假呢?這也許是很多企業管理者和技術人員所不解之"謎",其問題在哪里?在分析化學中,對于未知物質含量的測定,應首先定性分析,然后才能定量分析。那么對氧化鋅而言,本來就是已知物,應可以直接用國標法定量其純度,可如今,有的氧化鋅被摻假,變成"未知物"(不知摻了啥東西?辨不清真偽),測純度的方法又不能用來定性,當直接應用國標方法時,必須有前提:即氧化鋅是正規工藝方法(如間接法或直接法等)生產出來的,而不是"人為"摻有其它物質的氧化鋅,否則對分析有干擾,并會發生定量誤差,所以指責國標測純度的方法不行,也真有點冤。因常見摻假氧化鋅中常含有鈣、鎂等鹽類或其它金屬氧化物,當使用國標分析氧化鋅純度時,是采用EDTA標準溶液與鋅離子的絡合反應的原理,在一定pH值范圍內進行滴定并定量的,而被摻假的氧化鋅的溶液中,除含有鋅離子外,還常含有如鈣,鎂等多種金屬離子,而EDTA(不能識別),會與這些"人為"摻假帶入的某些金屬離子一起發生絡合化學反應,最終結果全部計入到氧化鋅總含量中,于是摻假氧化鋅就變為"合格品"了,有的甚至比"一級品"(99.7%)純度還要高。
前些年,某企業怕買假貨,以高價1.7萬/噸購買的氧化鋅,產品標的純度很高,自認為很放心,結果經本實驗室定性檢測發現:仍然是被(少量)摻假的氧化鋅,所以,至今可能有不少企業仍蒙在鼓里,花了高價錢卻買來低質量原材料。
目前市場有兩類產品:一類是正規生產的正品氧化鋅(包括因工藝不佳生產的次品氧化鋅),一類是"人為"摻了其它物質的氧化鋅,這兩種情況,如何解決呢?我們認為像對摻三聚氰胺假奶粉那樣對應,必須先定性(鑒別)真假,然后再對真品氧化鋅定量純度,分析數據才可靠,而假貨就不要定量檢測了(因分析受干擾,結果出現誤差)。因此氧化鋅定量前的定性工作是關鍵, 如今定性金屬元素分析的儀器較多,如常用的等離子發射光譜(ICP),原子吸收光譜(AAS)等分析儀器,即可定性,也可定量, 但價格較貴,還很難普及。一般企業不具備這些檢測手段。有的檢測單位對摻假氧化鋅也很棘手,使許多企業對進廠氧化鋅質量的評價感到困惑,也很無奈,這也助長了假貨在市場流通。
常言:魔高一尺,道高一丈,不能治疑難病的醫生,不算是好醫生。同理,橡膠檢測部門必須有解決疑難問題的能力。前幾年已注意到這些問題,我們采用分析儀器先定性,再定量純度,大大增強測定數據的可靠性。但本人認為目前最需要的是一種簡單易行,現場快速分析,能在中、小、微型企業普及應用的方法,近年,又研究一套新的化學快檢方法(用兩三種試劑),已見成效。